欢迎光临陕西名人网 收藏|设为首页

陕西名人网||黄高辉艺术简介

  来源:  

黄高辉,笔名河西道人,又署沣河道人、画道人。1978年生于西安市长安区,2001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艺术系。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国画院花鸟画院画家,长安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05年《秋韵》获长安教育书画展国画组一等奖;
      2008年文化部艺术人才中心授予“优秀辅导教师”;
  2010年西安市教育局捐资助学指导中心授予“支持教育的爱心人士”;
  2011年《山中菊花》入选陕西省电视台宣传台历;
  2012年论文在“全省第十一次优秀教科研论文与成果交流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
  2013年《大绿之梦》入选“第六届全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作品展”并获奖;
  2014年《盛世中华》入选“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全国名家邀请展”,
      《大树底下好乘凉》入选齐“鲁翰墨---首届全国花鸟作品展”并获优秀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
  2015年《富贵图》入选板桥遗韵全国当代著名画家学术邀请展作品集,策划组织《终南望夏》永阳坊艺术邀请展;
  作品《绽放》、《心蕴》入选在杭州举办的《2015西园雅集.水墨名家》作品展。

      2016年举办《超以象外---黄高辉花鸟作品鉴藏展》; 《迎国庆黄高辉花鸟作品展》。
      2017作品《绿梦》在“中国梦.丝路路陕西省第四届中国花鸟画展”获优秀奖

 
                                                     赏梅图
                                                    唯有暗香来
 

黄高辉个人文章


《无题》
我有三痴诗书画,丑文愚作自心发。
学个李白饮杯酒,倾情笔墨铸心花。
                     黄高辉

(黄高辉心路历程之一)


  一屡清烟从我的指缝飘过。
  沉默、思索、灵光之念闪烁在笔墨的海洋里,我的思想如何幻化出丹青的火焰。用我的灵魂塑造着生命的新片。
  随着《二泉映月》的悠远,我的思想仿佛回到了那个凄凉的世界。在那个上世纪初的南方的小巷子。我和阿炳先生对面而坐。感受着他灵魂深处的悲凉和对世间的纠葛。从他的凄凉的二胡声里飘过我思想的火焰。手中的香烟轻轻从指缝飘过。我幻想着有一天我的笔墨也能随着我的思想在世间巡回窜索晕染。清烟漫漫的散去。带着我的悲伤、我的微笑、向天空弥漫。
圣洁
墨韵
(黄高辉心路历程之三)
对于热爱绘画的人。每个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充满荆棘和兴奋的征途。因为热爱我们投入。因为生活我们也许会放弃。但在选择放弃或投入的时刻我的心都在流泪。因为没有一个不需要勇气的。我相信我投入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我相信荆棘的尽头等待的会是成功。
墨香传清气
                                                       富贵圣洁


(随笔二)
半间茅屋做窝棚,秃管伴我度人生。
胸中本就无大志,相依丹青过秋冬。
                         黄高辉
                                                          心宽者寿
悟道
                      
(随笔九)


远离喧闹的灯火,
让心归于平淡。
那一张铺开的白纸,
是我精神的乐园。
蘸一笔浓墨,
取半滴清水,
轻轻地在纸上渗化,
让纸上的黑白幻化出人生的释然。
                       黄高辉

  
深山出正气
清心
感悟时空
面对着黑的神秘和白的圣洁,我突然觉得在真正的艺术面前,我们是多么的渺小。也许我的灵魂在此时此刻应该出鞘,随着我的心飘向远方....。在哪个艺术的圣殿里我自由的翱翔,在哪里不再有世俗的烦扰,不再有尘世的喧嚣,让一颗圣洁的心自由自在的存活。在哪里我幻想着 用自己的画笔幻化出五彩的人生。
                          黄高辉
                                                                 清闲
游戏人生
黄高辉   心路历程
生活也许从来不会给你一个平坦的道路,为了爱;为了理想,为了步入理想中圣洁的殿堂。我在努力着!
        为了在平凡的世界里活出不平凡的自己,我在追求着。在现实中努力的攀岩着......。可现实却总像那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美丽却寒冷着,有时会令人寒心,付出只有自己懂得,也许我的心胸还不够开阔。我应该像心目中的英雄那样。放手一搏,让我所有的艰辛都成为美丽的传说。
《 坐井说天阔》
真国色
秋风劲
  
  ———我心目中的中国写意画
                  作者:黄高辉
        
       中国写意画是一门以中国特有的绘画工具为载体而抒发个人情绪的表现艺术。它以自然物像为依托却更加注重作者情绪的表达。它以中国特制的材料(笔   墨     纸  砚)为基本工具。以自然物象为依托旨在传达绘画者自身独有的精神境界。体现作者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想修为。而作者思想是否能够准确的被表现和传达又受到作者对工具掌握熟练程度的影响,作者对笔和墨的使用能力;对宣纸的利用能力直接影响作者要传达的精神的准确程度。画面笔序墨序的安排;浓、淡、干、湿、枯在宣纸上的分布;黑和白的巧妙布局以及经营调和;是物像这一载体能准确传达作者意图的必要手段。这一现象体现在纸面上反映为形式和笔墨的有效搭配和合理布局。同时反映出作者的思想修为和人生境界以及对工具的掌控能力。
                                                             紫气东来
绿荫之下好乘凉
谈到中国写意画人们就很自然得想到笔墨,想到了线条。笔墨几乎成了中国写意画的代名词,人们评价一副写意画的好坏,总是先用笔墨的优略去判断。可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又能说清楚笔墨呢!笔者翻阅老书;倾听老先生们的心得高见。最终我以为“笔生 骨,墨生肉”。笔在画面起到立骨的作用。就好比人体的骨骼,是支撑画面的关键。笔在画面中表现为用笔,表现出来的是画面中不同质感和样式的线。画面中不同的线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画面的气,气在画面中展现的是“乎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高手见之庸手不可见。所以即现实又神秘。墨主韵,与水生。写意画中墨犹如骨骼上附肉,光有骨骼而无肉则画面不能丰满。这就需要以墨辅之,而墨的高级庸俗却在用水。水是决定墨韵的关键因素,正如宝玉看到美女所言“女人是水的,”可见水的作用之大。可以并不是所有水做的女人都漂亮。这就要求绘画者对水的多少和位置以及位置的大小、形式有一个精准的把握。所以一副好的写意画墨韵的高级和庸俗又取决于绘画者对水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综上所述笔者以为一张好的写意画首先应该是有骨有肉的。其次再看骨肉的组合是否高明。是否匠心独到。欣赏笔墨只是对画面的最初阶段。到了高级状态则又讲究“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看完笔墨人们自然会进一步去看你画面中的组成线条。线条是中国绘画的基础。它既体现画者掌握工具的能力。又体现出画者的修养和才气。纸面上的一根线既能反映出画者的笔力也能反应出画者的心力。一根线条的节奏是画者情趣的心电图。如是歌者音律在纸面的形象表达。如演奏家琴声在天空中曼妙回荡。线条的搭接起伏则是这曼妙曲线的元素。
                                                               绿萼
中国绘画讲究分黑布白。画者运用慧心做巧妙的安排。用黑线将一张白纸分割出若干的白块。我们看到的白块就是画者的心率。白块的节奏将是画者要传达给我们的情绪。我们通过画面上黑白的节凑从而感知出画者的心。当画者的节奏和我们的心产生共鸣时。我们就感受到了绘画艺术的魅力。但这艺术魅力的大小就在考验着画者组织线条的艺术水准了。画者如何在黑白的分布中进行情感的交融。
                                                             老藤春色
     有了高级的笔墨和精炼的线条这就具备了画出一张好画的基本能力。但你是否能够画出一张好画。仅仅这些却又是完全不够的。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所以中国的任何一门学问都会归根到中国的五千年文明上。中医、武术、音乐、戏曲。等等等等....
                                                   身闲无事自逍遥
    所以要画出一张好画你还必须要植根中国文化。讲求画着的综合素质。要能够“自一以分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絪缊。”要做到这些,你不在释、道、儒,里打几个滚是不行的。
    千里拜佛,万法归一。道生万物,万物有道。仅以余井低所见与同道人共享。
   黄高辉随笔:
   生活也许从来不会给你一个平坦的道路,为了爱;为了理想,为了步入理想中圣洁的殿堂。我在努力着!
    为了在平凡的世界里活出不平凡的自己,我在追求着。在现实中努力的攀岩着......。可现实却总像那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美丽却寒冷着,有时会令人寒心,付出只有自己懂得,也许我的心胸还不够开阔。我应该像心目中的英雄那样。放手一搏,让我所有的艰辛都成为美丽的传说。










                                                                                                                  (记者:武美云  责任编辑:曾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