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名人网 收藏|设为首页
咸阳市

沣渭盛堡北槐村

  来源:  

在咸阳世纪大道的南侧,有一个著名的“民俗文化村”,叫做北槐村。北槐村除了有人们熟悉的“农家乐”外,还是著名书法家钟明善先生的故乡。北槐村在沣河下游的东岸,是咸阳市秦都区辖内的一个自然村。它西傍沣河,北眺渭水。相传北槐村原名为北槐树寨,因初时人们栖居在一棵老槐树下而得名。以槐树为界,老树以南形成的村庄被称作南槐村,而在老树以北形成的村庄便称之为北槐村,亦称北槐树寨、北槐树村。


北槐村曾为豆腐庄

 
走进北槐村,映入眼帘的是村口高大耸立的仿古门牌楼,牌楼正中上写着“秦都民俗文化村”七个大字,两侧分别书写着“沣渭盛堡”、“北槐树村”的大字。大门立柱上书联为:“访秦宫觅汉苑帝都旧梦依稀可辨;临沣渭毗莽塬关中民俗蔚然大观”,次联为“回咱村来度乡情假日;到沣河边过田园生活”。牌楼前后的匾额楹联分别由书法名家刘炳森、沈鹏、石宪章、李成海、张鸿钧、钟明善、白云腾、张保庆、王改民、钟向所书。笔者见过仿古牌楼,而见过十位当代书法名家集中献墨倒是第一次,不由得使人感到该村文化气氛的浓厚韵味。

在村庄北街,住家户门前横竖着彩色醒目的“农家乐”招牌。这些农家乐,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农家院为招待馆,编有门牌号码,井然有序。这里主营农家小菜,品种齐全,美味可口,价格合理。以离城区近为特点,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吸引着八方来客。笔者走进一家写着10号院的农家乐,老板梅丽萍热情招呼,她说:“来这就餐的大多是熟客,许多人都是提前打电话预定的。中午时分,散来客是很难有就餐位子的”,看来生意还挺红火。笔者见到在她家餐厅、走廊及包房的墙上挂着许多名人字画和题词,有“牡丹公主”赵晓霞的牡丹图、有花鸟画家汪飞的花鸟画,也有书画家钟宪政、安文斌、李文卿、曹逊、卫有生、长安松柏的作品,亦有乡土气息浓厚的户县农民画。这些名家书画,使客人在美食的同时,还能感受到书画艺术的精神享受。难怪书法家卫有生题写“味香飘千里,迎来云中仙。”



北槐村现有530户,人口1873人,共有1300多亩耕地。全村以钟姓和董姓居多,由钟、董、张、王、郭、史等姓组成。整个村庄有两条东西街道,每条街道有一个十字路口,路口以西为钟姓,路口以东为董姓及张姓、王姓、郭姓等。据《西安通览》记:秦代,在秦岭以北,渭河以南的沣河两岸建设了“上林苑”,放养珍禽奇兽,栽种名果异树,供皇帝游猎。汉武帝时将“上林苑”范围扩大。据当地学者70岁的郭侠先生介绍,在村南就曾出土过完整的汉代“上林苑”瓦当。昭示出北槐村当属秦汉两代皇家“上林苑”遗地。



北槐村在明清时曾有城墙、城壕和城楼。城墙高有两丈多,南北长有40丈余,东西长有39丈余,有城门3座。郭侠先生讲,整座城池形如一卧牛姿势,坚不可摧,人称“卧牛城”。据村中84岁的张成仁老人讲,城堡的正门是大南门,铸有铁门,城门楼上有砖雕:“沣渭盛堡”四字额。他记忆自己小时候还经常和小伙伴在城门楼上玩耍。村中73岁的张军义老人也说:“记得东门很小,只能过一辆手推车和行人”。据讲城堡于1960年全部拆除,村民提及甚觉惋惜。

郭侠讲,北槐村以前有9座庙堂,他记得南门外曾有一座老庙,人称马王庙,庙宇有三间前殿,三间后殿,僧房两间。庙宇古色古香,供奉有马王爷,后来又供奉有菩萨爷。其庙香火不断,是过去村民祈福、求健康、求丰收、保平安的精神圣地。

北槐人以前靠种地为生,余间兼营豆腐作坊,挑担走乡卖豆腐。史载在明时就有将豆腐供奉朝廷之说。张成仁老人说:“以前,周边人都称北槐村为豆腐庄。”可见以前北槐村豆腐作坊很有名气。
北槐村曾有魁星楼相传,在村东城外曾有一座魁星楼。魁星是神话中主宰文章兴衰的神。在儒士学子心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北槐村曾有魁星楼,说明村中古时曾出过状元秀才,或有过雅士儒生。

古时的北槐村出过哪些文人雅士已无从考证,但北槐村与武将有缘,也出过武状元却是真的。据传,古时有一位将军的大营就驻扎在该村,这位将军骁勇善战,屡建战功,人称“韦陀将军”。至今,北槐村逢年过节所敲的锣鼓鼓点与周围村庄的鼓点节奏还有所不同,号称“威武锣鼓”,即带有强烈的冲锋陷阵的节奏感。仿佛使人感受到古战场中擂鼓助威,鼓舞士气的激昂气氛,又仿佛听到或看到将军令下踏马撕杀,刀光剑影的战争场面。



据张成仁老人讲,他小时候听说村中出过“局绅”,“局绅”为清代一种官差的职务。清代同治年间村里就曾出过一位武举人董振堂,董振堂武功高强,尤以力大无比而闻名,传言他常用的大刀重达180斤,他所用的弓箭,三个小伙合力才能拉开。因其射箭可百步穿杨,曾因射穿铜钱,皇上还赏赐其黄马褂一件,以示表彰。另据《咸阳百村》载:“董举人之后是位医术很高明的善人,在光绪年间陕甘闹灾荒时,善人广赐钱粮救济灾民,深得村民爱戴,送牌匾一块以感恩济(现匾存董军孝家中)”。至今,董家常常以此为镜,鞭策晚辈。

魁星楼不仅昭示出村中曾出现过文人雅士,也寄托着先辈对后代人才辈出的良好愿望。从1933年至上世纪90年代,村中先后就出现了17位大学生。据《咸阳县志》记载,有毕业于上海美专的郭保障(仲屏),毕业于南京陆军步兵学校的郭保华(季屏);有1950年至1970年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郭强,毕业于兰州大学的钟哲,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的钟明善,毕业于陆军学院的郭保仁,毕业于长安师范学校的王忠贤,毕业于陕西省商业学校的郭键(女),有毕业于陕西省水产学校的董治海,毕业于陕西乾县师范学校的景金圈(女);有1980年至1990年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的李勇,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并留美的郭兴良,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生董广茂,毕业于西藏民族学院的博士史公会;还有1990年至2011年间本科毕业生郭颖超、郭帅、景超、史佩;2011年以后,村中还不断涌现出许多大学生,在此恕不赘述。他们在北槐村被称为“有出息”的后生,是北槐人的骄傲和自豪。
 

沣禾苑是村中的一大亮点
 

在北槐村,老人们谈论最多、最自豪的是和他们年龄相彷的钟明善先生。如果把村中的这些学子比作璀璨的群星,那么钟明善先生无疑是闪烁群星中最亮最耀眼夺目的那一颗。

钟明善,1939年9月生于咸阳市秦都区北槐村,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第四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西安书学院名誉院长、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名誉会长、陕西省诗词学会顾问、西安终南印社顾问、西安交通大学艺术馆馆长、文化艺术系名誉主任。其著作有:《中国书法史》、《书法入门》、《篆刻选》、《长安书法胜迹》、《书法欣赏导论》、《行书技法》、《长卷三种》、《自书韵语楹联》、《钟明善书法篆刻》、《意象艺术散论》、《艺林絮语》、《书法基础与欣赏》、《汉字书法初步》、《谈艺录》、《墨舞》等。主编有《中国传统文化精义》、《于书千字文》、《行书临范》、《金文三种》、《于右任的书法艺术》、《名碑贴学习与欣赏》等书。名声享誉海内外。



据村中老人述,明善父亲钟占魁,龚耕垄亩,种菜卖豆腐,勤俭持家供其读书。因其热崇文化,而给明善取小名“学娃”。学娃幼承家教,随仲静哉、王树德先生学习,功课尤以书画为主修,后承师村中郭保璋(仲屏)先生,(仲屏先生毕业于上海美专),又随王登五先生学习花鸟画写意。据张成仁老人述,“学娃”当初本欲去苏联出国留学,因其家中地主成份,父亲在运动中曾被批斗改造,他受政治牵连而未能出国深造。对此,父亲常常感到惋惜而自责。张成仁老人记得明善他爸曾对他抱怨讲:“是俺害了学娃呀!”。据73岁的张军义老人讲,有一次在运动中召开批斗会,明善父亲因批斗挨整,站立时间久,开会结束时体力不支,都不能走路了。他看老人可怜,就将老人掺扶回家。对此,老人心存感念,认为他义气善良,就推心置腹地和他说,现在整天运动来运动去地打斗,是为不仁不义不善良。建议他将名字“军战”二字改为“军义”,后来他就依老人建议而一直叫“军义”至今。由此,也不难看出钟明善先生的大名“明善”二字的个中含意。

钟明善学有所成,不忘父母养育之恩,不忘扶助桑梓之事,为村里做了不少“明善之举”。如他协助村里以开办了以农家乐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村”;为方便乡亲们出行,他给村里捐资修路、装路灯。他于2005年出资建设村口门楼,并请知名书法同仁书写牌楼字额楹联。据负责施工并亲手雕塑大门两侧村史雕塑的郭侠讲,明善还曾邀请专家帮助村中设计整体规划(因村中规划变更,未能完全实施);他支持村里开设书法培训班;为了让村里孩子能读到更多的书籍,他自费给村里学校办了一个图书室;前些年他还资助村里考上大学的大学生。郭侠讲,如遇村民有事相求,只要力所能及,他都爽快答应,积极帮助。逢年过节,他多次邀请书法界同仁去村里免费给乡亲们书写春联。张成仁老人讲,有一年明善给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还赠送了一幅亲书的中堂字呢。他说,那一年他还不到70岁,未能得到他的中堂字迹,至今一直感到有点遗憾。

沣禾苑是北槐村的一处文化苑区。沣禾苑全名为陕西沣禾苑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位于村西沣河岸边,总面积1.6万平方米,由王战峰先生投资,以陕西钟明善博物馆为主题,内设乾州艺术馆、陶瓷绘画艺术馆、沣禾苑美术馆组成,内含咸阳陶瓷绘画艺术研究院、秦都政协书画院、秦都文化艺术长廊等团体组织和项目景观。

进入苑区,院内收藏有旧式老家具及碑石匾额尽显古朴之意。沣禾苑院内照壁上书写着“沣禾苑”三个大字,为钟明善先生所书。美术馆在门内左侧,为钟明善先生藏书馆展厅,其门头上由魏安先生所书:“沣禾苑美术馆”字额,门两侧由徐熙彦先生撰联,董建平先生书写的篆字联:“俯仰清流,陶今铸古;往来众彦,濡墨谈书。”墙壁及隔层分段上名人字画雄浑豪放,美观大气。钟明善博物馆在苑区后面,在博物馆见识了他的早期作品,印象最深的是碑石陈列馆,里面陈列着许多他早年收藏的墓志铭碑石,这些墓志铭文作为碑帖,大多字迹清晰,表面光洁,呈黑褐色。可以看出这些墓志铭文被明善先生多次临摹过的迹象。记得一位在于佑任书法学会的朋友告诉我,钟明善老师给他们讲书法学习的技巧时说,书法的关键是“临摹”。他说,钟老师虽然78岁的人了,但他每天还坚持临摹几张帖。所谓一日不练手生即是如此,可见成就一代书法大师非一日之功,再从这些墓志、碑帖可窥其成功之不易。


到北槐村不去钟明善家参观是件憾事
 

在当地老人的指引下,我有幸参观了钟明善先生的老家。他家在北街中间坐南向北位置,和邻居庄基房屋一样三间宽,二层楼房。只是唯先生家里不是“农家乐”,中间开着大红铁门,大门右侧墙上有两块牌匾,上面分别书写着:“钟明善书画”和“明善书屋”的字样。院子中间小路通屋,屋前院落东侧是竹林,西侧为花草,可见主人的清雅趣味。院内墙壁上贴有钟明善先生的生平简介,还有郭侠先生代表村民书写的一篇《钟明善 你是咱村的骄傲》感言文。一楼屋内厅堂上悬挂着老母亲慈祥的照片。客厅及房屋的墙壁上分别贴有霍松林先生、李希凡先生为钟明善先生撰写的长篇“序”言;有先生自己作的“总序”言,另有“钟明善从艺简历”自撰于墙上。书架上摆满了先生为一些作者作品题写书名的书籍,以及别人赠送的作品。一至二楼的楼梯壁上挂着钟明善先生的生活照及和名家合影的镜框,二楼墙壁上悬挂着先生早年间的一些书法作品,应是他个人的镇宅之作。

先生忙于海内外讲学、开会、交流,平时很少回家,宅院是“沣禾苑”一个接待的窗口。村里董峰书记、董大峰村长与沣禾苑王战峰经理,根据先生意愿拾掇布置,并派人看守。笔者参访时,见到一位名叫钟平凉的大哥正好在家。钟大哥为人热情豪爽,他说他替钟明善先生接待宾客,招呼先生书界同仁及慕名参观者,自己感到很荣幸。钟大哥身材魁梧,粗声大气,却受一屋书香浸染,闲暇之余也提笔练字,还能说出些行里道话。这应算是“近墨者黑”吧。

据说钟明善先生的母亲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先生曾于2003年7月20日在个人总序中如是说:“佛家的理念在普通农民善良的心中,化作了积德行善的具体行为,我的父母所奉行的就是这一信念。这就是我从小就接受的最质朴、最纯真的素质教育。”可见他把母亲的照片悬挂在厅堂上的畜意,在他的心中母亲永远是他的家。我想这就是他爱家爱家乡的缘由吧。

北槐村人杰地灵,不愧为沣渭盛堡矣!

凡雨/ 2017年6月6日
编辑:高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