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名人网 收藏|设为首页

春倌说春汉中--杨昌荣

  来源:  
      春倌说春是陕南民间独特的说唱艺术之一,也是较为古老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根据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来分析推测,基本可以判断:“春倌”的由来应源于春秋、战国时代王室中的“春官”。“春倌”本是“春官”在各地民间的派生、演化和流传,再结合本土方言土语、音乐歌谣及乡风民俗,经过漫长岁月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说唱形式。

 
  “春官”最早为春秋时鲁国王室所设置,主要掌管宗庙祭祀等礼仪。据战国《周礼》记载,当时王室官制设有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六种官职。到战国时,此设置被诸国王室广为引用,已成为一种特定官职,春官亦称“宗伯”,为辅佐天子,掌管宗室典礼之事的官员。又据《中国古代史》考证:唐朝武则天时,曾一度改礼部为春倌,旋复旧称。后世亦以春倌为礼部通称。从唐朝至宋、明、清期间,给春倌又增添了新的职权:主管天文历法之官,有“春官正”、“夏官正”等。  而陕南民间的春倌说春,是指在每年的农历十月至春节期间,说春艺人手执木雕春牛,肩背褡裢,内装春帖,走乡串户,每至一家门前,即唱歌报春。歌词多为五言、七言句,见景生情,即兴说唱。内容大多为祝贺吉祥、节气时令的农事、宣扬礼仪廉耻及孝道等。如《说孝道》《说鲁班》《说药王》《说二十四节气》等等。唱后赠春帖(一种自制的板印帖子)。春帖的内容主要有天象历法、黄道吉日、节令气候、十二生肖等。主人多以钱、米相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