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名人网 收藏|设为首页
安康市

宁陕县四亩地镇

  来源:360百科  
     四亩地镇位于宁陕县西部,距县城64公里。东与新场镇、筒车湾镇相连,南和西边与佛坪县毗邻,北与周至县、户县接壤。东西宽17.5公里,南北长32.5公里,总面积371平方公里,辖四亩地、四树坪、柴家关、太山坝、严家坪5个村和 1个居民委员会,19个村民小组。2007年底常住人口1086户3918人,工农业生产总值931万元。
 
历史沿革
 
    四亩地得名于唐武德年间,有陈姓大户为抵防土匪骚扰,建占地约四亩的石堡,故得名四亩地。1950年辖四合、桃园两乡。1952年四合乡增设太平乡,桃园乡增设四树坪乡。1953年撤销太平乡,设四合、桃园、四树坪三乡。1958年三乡改称四亩地管区属蒲河公社所辖。1961年设置四亩地公社。1967年改称四新公社,1972年恢复四亩地公社。1983年9月改为四亩地乡。1996年11月将柴家关乡并入改称四亩地镇。
 
    四亩地为革命老区。1935年12月,中共陕南特委在四亩地建立宁佛工委。1938年12月,建立了中共四亩地党支部,属中共安康地委管辖。
 
自然资源
 
    境内有天华山国家森林公园。最高处光头山,海拔2769米,最低处政府所在地,海拔650米。天华山建有药王庙,盛产 "狮子头,菊花心"名贵党参,曾为朝廷贡品。境域有兰花湖,龙潭瀑布、新隆古树、石猴子及古佛寺佛教文化旅游景点。
 
    蒲河境内流长57.8公里,有麻河、木河、萝卜峪、太山坝沟、马尾沟、西沟、干沟、九观沟、里长沟、古里沟、瓦南沟等支流汇入,年径流总量16291万立方米,建有三座水电站,装机360千瓦, 年发电量180万千瓦时。35kv输电线路和10kv输电线路覆盖全镇5个村19个村民小组,98%以上的农户通了电。2007年,"引汉济渭"工程开工。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有大理石、花岗岩、石墨、石英石、钨、云母等 。工业有石英矿厂、砖厂各两个。镇域森林面积16.8万亩,主要树种有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红桦、白桦、冷杉、云杉、红豆杉、水曲柳、银杏、山杨、漆树、椴树、青冈栎等;与树伴生的有松花竹、箭竹、忍冬、杜鹃等。出产党参、天麻、猪苓、贝母、五味子、黄柏、柴胡、杜仲、枣皮等名贵野生中药材。林特产品有生漆、核桃、板栗、香菇、蜂蜜等。野生动物有250余种,其中鸟类120余种,兽类70余种,爬行类10余种。其中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林麝、黑熊、红腹锦鸡、红腹角雉、大鲵、秦岭细鲮鲑等。2002年8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宁西林业局蒲河林场转型为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的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25485公顷。
 
公路
 
    境内主要干线公路两条:筒四公路,连接西汉高速公路;四亩地至麻房子公路,纵贯全镇四亩地、四树坪、柴家关、泰山坝4村,北接本县新场乡,南与筒四路及陈家坝镇相连。四亩地街建成五级客运站一个,有往返县城客车每日2班。村级公路52公里,镇内有35千伏安供电站1所,燃气供应点1个。电信用户500余户,移动手机覆盖全镇。
 
农业
 
    农业以粮、栗、畜、牧、药、菌为主。2007年,粮食播种面积3552 亩,总产量967吨;无公害蔬菜种植377亩,产量332吨;天麻、猪苓种植达到2.3万窝,年产1.8吨;袋料食用菌生产100万袋,产量75吨;猪、牛、羊、禽存栏分别为6884头、129头、492只、16738只,肉蛋总产量208吨;养蜂1128箱,蜂蜜产量3000公斤;劳务输出1000人,实现收入800余万元。
 
文化教育
 
    镇文化站2002年"6.9"洪水摧毁,有村文化室5个。1990年完成扫盲任务,1996年实现"两基"达标。2007年有九年制学校和村完小各一所,在职教职工60名,在校学生645人,全部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学生入学率 100%。有中心卫生院1所,医疗技术人员13人,5个村均有标准化卫生室和专业医疗技术人员。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100%。有标准化计划生育服务站一所。有信用社、林业站、派出所、供电所、邮政所等单位5个,各类零售商店20户,旅馆3家,餐馆8家。
 
自然景观
 
    该镇生态自然景观优美。海拔2396米的天华山和兰花湖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生态旅游项目。天华山峰顶建有药王庙,山巅盛产中草药,其中以党参最为著名。山色随季节更替而变换无穷,时常为白云紫雾缭绕,其间悬崖飞瀑、凉风徐徐、绿草如茵、鸟语花香。而与之遥相呼应的兰花湖又以独有的高山湿地风光见长,湖水清澈见底,周围葱郁的原始森林与湖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家园建设
 
    2002年6月9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袭击了全镇,房屋、农田、基础设施水毁损失达2.46亿元,为陕南重灾镇之一。在中、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和正确领导下,全镇人民挺起铁的脊梁,以伟大的抗洪精神重建家园。2003年,防洪堤、公路、水电、通讯等集镇重建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按照"生态立镇,边贸强镇,产业兴镇"的重建发展思路,该镇已完成生态林建设7700亩,恢复和新增个体工商户147户、私营企业3户,新集镇建设基本达到和超过灾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