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名人网 收藏|设为首页
延安市

富县直罗镇

  来源:360百科  
    位于陕西省富县西45公里。原为汉雕阴县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户部尚书崔仲方筑城居之, 城枕罗水,其川平直,故名直罗城。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分三川、洛交2县地于此置县,因城为名,称直罗县。元至元四年(1267)撤县,辖地并入鄜县。直罗镇地处葫芦河与其支流交会处的阶地上,向为陕甘要冲。沿河西南通子午岭,西北通保安(今志丹)、华池(今甘肃),百余公里皆深谷峻岭,南经黄陵至关中。唐高祖武德六年曾在此设关, 唐太宗李世民征突厥经此, 元代设巡检司,清废。1935年11月,国民党以5个师的兵力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攻,被红军击败。直罗镇一仗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区域概况
 
    直罗镇位于陕西省富县西45公里。原为汉雕阴县地。隋文帝开皇三年(583)户部尚书崔仲方筑城居之, 城枕罗水,其川平直,故名直罗城。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分三川、洛交2县地于此置县,因城为名,称直罗县。元至元四年(1267)撤县,辖地并入鄜县。直罗镇地处葫芦河与其支流交会处的阶地上,向为陕甘要冲。沿河西南通子午岭,西北通保安(今志丹)、华池(今甘肃),百余公里皆深谷峻岭,南经黄陵至关中。唐高祖武德六年曾在此设关, 唐太宗李世民征突厥经此, 元代设巡检司,清废。1935年11月,国民党以5个师的兵力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攻,被红军击败。直罗镇一仗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历史沿革
 
    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分三川、洛交2县地于此置县,因城为名,称直罗县。元至元四年(1267)撤县,辖地并入鄜县。直罗镇地处葫芦河与其支流交会处的阶地上,向为陕甘要冲。沿河西南通子午岭,西北通保安(今志丹)、华池(今甘肃),百余公里皆深谷峻岭,南经黄陵至关中。唐高祖武德六年曾在此设关,唐太宗李世民征突厥经此,元代设巡检司,清废。1935年11月,国民党以5个师的兵力向陕甘革命根据地进攻,被红军击败。直罗镇一仗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
 
行政区划
 
    全镇辖14个行政村,3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209人, 耕地面积15673亩。
 
建设发展
 
    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结合镇情,着力于大棚蔬菜主导产业的开发,同时加快畜牧业发展步伐,努力打响直罗大米,直罗蔬菜,直罗香菇,直罗旅游四个品牌,至2005年全镇建成大棚1017棚,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044.1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97.59元。
 
科教文卫
 
    该镇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全镇有各类学校27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4所,初级小学21所,教职工124人,在校学生3200人,镇有文化站1所,专职工作人员2人,村级文化室15个,电视、广播普及率100%。有地段医院1所,村级卫生室18个,已达到初级卫生保健要求。
 
旅游资源
 
    该镇文化历史悠久,境内有秦直道、柏山寺塔、古物泓寺、大佛寺等名胜古迹。著名的直罗役就发生在这里,直罗战役旧址及'直罗战役命烈士陵园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历史事件
 
事件过程
 
    1935年11月上旬,红一军团进至富县西北的老人仓、秋子林地区;红十五军团攻占了直罗镇以东的张村驿、东村等据点后,以一部兵力加紧围攻甘泉,以调动国民党军东进。11月19日,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以1个师防守太白镇,主力3个师沿葫芦河向直罗镇、富县攻击前进。其先头第直罗镇
直罗镇
    一0九师进至黑水寺、安家川地区时,军部率另2个师进至张家湾东西地区。红一方面军首长决定,首歼突出冒进的第一0九师于直罗镇地区。
 
    直罗镇位于葫芦河南岸,是陕西省富县通往甘肃合水大道上一个较大的集镇。集镇南北群山迭起,中间是一狭长谷川,不便于大部队展开,据此,红一方面军首长命令主力集结于集镇东北的石咀、凤凰头、上下莫河地域待机;红十五军团派出1 个营连夜平毁集镇东南端的土围子,以防进攻之敌利用,以1个连前出阎家村以北,与第一0九师先头部队保持接触,且战且退,将该师主力引入直罗镇。11月20日上午10时,方面军首长定下最后决心:"二十一日消灭直罗镇一带之敌一师至两师",并作如下战役部署:红一军团于21日拂晓前在袁家山附近展开,首先以2个师自北向南实施主要突击。第一步攻占直罗镇北山,尔后在红十五军团协同下夺取直罗镇,另以1个团在直罗镇东北,协同葫芦河以南红十五军团一部,阻击敌军沿葫芦河东窜;以另1个团进至老人山方向,切断第一0九师与安家川后续梯队的联系,阻敌西逃,并打击可能来援之敌,以侦察分队向黑水寺佯动。然后,视战役发展,准备歼灭第五十七军后续梯队;红十五军团(欠第八十一师)于21日拂晓在直罗镇以南地域展开,首先自南向北实施突击,攻占直罗镇南山,尔后协同红一军团夺取直罗镇。其次视战役发展,准备协同红一 军团歼灭第五十七军后续部队;红十五军团第八十一师,以1个团加1个骑兵连,继续围攻甘泉守军,师部率主力在地方独立营配合下积极箝制东路可能来援之敌。
 
    20日晨,第五十七军先头第一0九师在4架飞机掩护下,分3路沿葫芦河及南北山地向直罗镇攻击前进。在红十五军团派出的警戒分队引诱下,第一0九师于下午4时进占直罗镇,军部率一0六师、第一一一师进占黑水寺地区。由于东北军一路未遇到较大规模的抵抗,警惕性逐渐松懈,宿营后,抢羊杀鸡,大吃大喝,疏于戒备。是夜,即被红军包围,仍无察觉。21日拂晓,红军按预定作战方案,全线发起突然攻击。红一 军团自北、西北、东北方向,红十五军团(欠第八十一师)自南、西南、东南方向,同时向心攻击。在红军突然猛烈的打击下,第一0九师大部就歼,师长牛元峰率残部500余人占据镇东南一土寨内,固守待援。下午2时,东西两路援军迫近直罗镇 。方面军首长决定红十五军团以一部兵力包围牛元峰残部,待敌逃跑时将其歼灭于运动之中,并阻击由富县来援的一一七师;主力向西迎击由黑水寺来援的第一0六和第一一一师。第一0六师和第一一一师畏惧就歼,于23日下午沿葫芦西撤,红军乘势追击,在张家湾歼其1个团,两师大部退守太白镇。由富县来援的第一一七师也仓皇逃回富县。牛元峰率残部坚守土寨,在各路援军纷纷逃窜的情况下孤注一掷,于23日午夜冒险突围,被红十五军团所部于24日上午全歼,牛元峰被击毙。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
 
事件意义
 
    直罗镇一战,红军共歼灭国民党东北军1个师又1个团,击毙师长牛元峰,俘虏5300余人,缴枪3500余支。是役的胜利,是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两支红军部队团结一致,协同作战的胜利。它打破了蒋介石对陕甘苏区发动的第三次大规模"围剿",为中国共产党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使红军自长征以来有了一个可靠的"立足点"和夺取新的革命胜利的"出发点"。同时,由于东北军遭到沉重的打击,和毛泽东决定在前线教育、释放被俘的东北军军官,并让他们转告张学良等东北军领导人,只要东北军同意反蒋抗日、与红军停战,红军俘虏的人枪,可以如数归还东北军,这一举动对红军后来同东北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积极的影响作用。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也是毛泽东、彭德怀等方面军首长精心组织、正确指挥的必然结果。
 
    首先,毛泽东、彭德怀等方面军首长审时度势,抓住战略枢纽组织战役。当时,葫芦河的控制与否,具有战略意义。"西北剿总"企图集中5个师,东西对进,控制葫芦河,构成沿葫芦河的东西封锁线,尔后南进北堵,将红军压迫在两道封锁线之间地区加以消灭。针对国民党军企图,毛泽东、彭德怀等方面军首长决心集中兵力,首先歼灭沿葫芦河东进的4个师中的1至2个师后,再转移兵力寻机各个歼敌。这样,不仅能挫败国民党军构成东西、南北两线封锁的计划,打破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而且能乘胜向洛川、宜君以东及关中、陇东地区发展战局。由于抓住了葫芦河这个既便于粉碎国民党军两线封锁计划,又便于红军尔后发展的战略枢组,进而取得了直罗镇战役的重大胜利,打破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并为后来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
 
    其次是在战役部署上,贯彻了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和打立足未稳之敌的作战原则。根据敌第一0九师比较突出、孤立的态势,和直罗镇地形及群众条件有利于红军的良好战场,毛泽东、彭德怀等方面军首长很快定下最后决心,首歼第一0九师于直罗镇。为达成速战速决的歼灭战,毛泽东、彭德怀决定以少数兵力牵制甘泉、黑水寺等地东北军,集中10个团以上优势兵力,围歼进入直罗镇而立足未稳的第一0九师3个团。一战获胜后,迅速决定留下红十五军团少数兵力继续围攻牛元峰残部500余人,转移主力再歼西面援军,从而达成了各个击破第五十七军各部的战役目的。
 
    直罗镇战役,是1935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直罗镇地区对国民党军的进攻战役。红一方面军共歼敌1个师另1个团,毙敌师长牛元峰,俘敌5300余人。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军对陕甘苏区的第三次"围剿"。毛泽东说,直罗镇战役是"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农村建设
 
    以直罗大米、香菇养殖和蔬菜而闻名的富县直罗镇,地处葫芦河畔,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林草茂密,水电资源丰富。近年来,直罗镇党委从全镇的实际出发,通过扎实开展农村基层组织整建,提高了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产业,建设新农村,取得丰硕成果。
 
    直罗镇党委书记师彬一班人通过深入调查,召开党委会等形式,结合各行政村的实际情况,确定全年的整建村为马家湾村和姜家川两个行政村。镇干部通过走访、摸底、调查研究,发现这两个村存在干部作用发挥不力、产业发展滞后、班子成员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村集体经济状况差、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镇党委一班人进行了认真分析、归纳、梳理,制定出切实可行、富有针对性的整改方案,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的原则,结合"五个好"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整改措施。
 
    重视党员的培养和发展,不断完善党员队伍结构。该镇在整建中发展培养了7名入党积极分子,6名村级后备干部,为党组织增添了新鲜血液,使村党员年龄结构有了明显改善。
 
    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村级经济发展。他们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整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整建,马家湾村151座蔬菜大棚全部投产;姜家川群众种植香脂1160亩,新上澳洲青苹为主的苹果140亩,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增收困难的问题。
 
    完善了村级财务等各项规章制度。整建期间,镇上组织经管站人员专门对整建村的财务进行审计,使整建村的财务往来账目清楚,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为建设新农村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