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名人网 收藏|设为首页
西安市

长安区鸣犊镇

  来源:  
    西安市长安区鸣犊镇地处陕西省境内,位于西安市东南白鹿、少陵、八里三塬之间,汤峪、库峪两河沿岸的长安区鸣犊镇,是一个“三塬两河四面坡”的典型传统农业大镇。鸣犊镇代码:610116110鸣犊镇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特种动物养殖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全镇拥有养殖大户3600户,狐狸、貂、貉子的秋季存档量达到130万只,特种动物养殖实现的收入占全镇年农业总收入的65%,是特种动物养殖重镇。 鸣犊镇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新增瓜菜面积3000亩,杞柳2000亩,苗木800亩、花卉300亩。
概况
    鸣犊街道位于长安区东北部,距城区7千米。辖1个居委会、39个行政村。西康铁路、韦(曲)鸣(犊)路、半(坡)引(镇)路、长(乐坡)鸣(犊)路过境,库峪河与浐河在境内交汇。古迹有杨湾新石器时期遗址、朱元璋曾祭拜的瘟神庙。
名称由来
    自古为咸宁县八大镇之一。唐肃宗时已名鸣犊。相传人们过几年听到有牛鸣叫牛犊的声音,故名鸣犊镇。据说因地处秦岭北麓断层带,常有地啸如牛的鸣叫声。
行政沿革
    1949年前为镇,1951年为鸣犊乡,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0年设镇。1996年,面积27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辖鸣犊中学家委会和侯坪、嘴头一、嘴头二、嘴头三、塔山、段村、晓村、黎明、桥头、张雷湾、吊钟沟、孙家场、鸣犊、鸣犊街、东高、东高堡、留公一、留公二、留公三查家坡、新庄、高寨、仁村、仁义堡24个行政村。
    马兴乡位于长安区东部,距城区7千米。建国初为马兴乡,1961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面积17平方千米,人口1.5万人,辖将军庙、张家坡、任家坡、许家坡、杜家坡、杨沟、二圣宫、郭村、马连滩、强家坡、赵家顶、狮一、狮二、狮三、王乐15个行政村。
    2002年区划调整后,鸣犊镇代码610116110,辖鸣犊镇、候坪、咀头一村、咀头二村、咀头三村、塔山、段村、晓村、黎明、桥头、张雷、吊钟沟、孙场、鸣犊、东高、东高堡、留公一村、留公二村、查坡、鸣犊新庄、高寨、仁村、仁义堡、留公三、马莲滩、将军庙、张家坡、任家坡、杜家坡、杨家沟、二圣宫、郭村、强家坡、赵家顶、师一、师二、师三、王乐、许家坡39个行政村。2008年5月5日,长安区政府批复同意撤销鸣犊镇,设立鸣犊街道;5月16日,鸣犊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成立。
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
    鸣犊镇落实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全镇民营经济规模不断膨胀,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07年,全镇民营鸣犊镇企业已达136家,个体工商户3215户。全镇规模以上企业14家。14个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700万元,实现利税527万元。
招商引资
    鸣犊镇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依托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带来的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魏寨乡确定了“全民抓经济、重点抓民营、突出抓招商”的经济发展思路,对到鸣犊镇投资兴业者,根据省市区有关规定,将享受税收奖励、用地优惠、收费优惠、落户优惠、环境服务等多重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立招商引资工作流程,在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工商税务办证等方面提供优惠服务。到2007年,共引进项目33个,引进资金3.28亿元,其中过千万元的项目26个。其中,2007年引进项目12个,实际到位资金1.2亿元。泓运纺织有限公司、天一置业有限公司分别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
特色产业
    镇党委、政府用市场经济的眼光重新审视“三塬两河四面坡”,认识到要依托这种自然资源加快发展,最要紧的是改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让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者通过经济纽带,联结成一个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产业链,共同闯市场。在操作思路上,他们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经济,不断培育区域特色产业,短短两三年时间,全镇就建成了各种专业村26个,并相继成立了养兔协会、养鸡协会等近10个民间促销协会组织,形成了3万只存栏兔养殖基地、10万只鸡养殖基地、4000亩淡水养殖基地、千亩蔬菜种植基地和7000亩优质小麦基地。
专业村
    2008年,以“公司+协会+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迅速发展起来的“养兔村”、“养鸡村”、“西瓜村”、“葡萄村”已覆盖了全镇3.9万人口的70%以上,全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已由原来的1200多元提高到现近3000元让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也过上城里人的舒适生活,成为鸣犊镇党委、政府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实现“村容整洁”目标的最有力抓手。2004年初,该镇党委结合全区村道路硬化任务要求,提出了每年投资100万元,完成10个村道路硬化任务的目标。两年多来,他们采取向上争取、群众自筹、企业垫资的办法先后投资300余万元,累计完成了27个村的村内道路硬化任务,其中6个村还同时实现了村内大街小巷和进村主干道路的同步硬化。同时积极筹措资金170余万元,对总长1500米的市镇道路进行了翻建硬化。为了快速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发展现代近郊都市观光农业奠定基础,鸣犊镇一直把实施“大绿工程”、大搞荒坡绿化作为区域发展的生命线工程。仅去年一年,就投资70余万元,在?河沿岸8个村栽植速生杨绿林带1200亩,在“三塬四坡”栽植核桃、花椒、柿子等经济林带2000亩。
基础建社
    道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力推进,在极大地改善群众出行和生产条件的同时,也为该镇招商引资工作不断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截至目前,鸣犊镇已经引进“延炼新能源基地”、“煤航PS版印刷基地”等高税源产业性项目3个,实现引资额1.1亿元。同时20多个私营建材企业也已启动建设。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村的民心工程。其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促进乡风民风的根本好转。”该镇党委书记张苍良、镇长滑军涛在被采访中深有感触。近段时间来,他们紧紧扭住“乡风文明”不放松,坚持用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来武装干部群众的思想,把镇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了与区域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位置。通过深入开展镇村干部教育活动,在镇机关和村组干部中形成了艰苦奋斗、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镇纪委通过与各村、各学校和驻镇单位签订《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细化考核、强化责任,连续数年未出现一例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全镇39个农村党支部严格按照“三会一课”标准对支部党员学习制度进行了强化,把“党委书记讲党课”经常化、制度化。大量的外出务工党员都能坚持回乡参学,参学率达到了97%以上,营造了浓厚的学风政风。农民教育则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对照,积极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弘扬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社会主义美德。去年以来,该镇通过建立完善老年协会、书画协会、秦腔协会等群众组织,和镇文化站一起围绕抗战胜利60周年、“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等主题活动,送戏曲、送书画、送演出下村近10次,受益近万人,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农村建设
    投资240余万元的杨将路改造破土动工,鸣犊村1公里环村路硬化工程接近尾声,黎明村3.2公里出村路施工过半。2008年来,一场由长安区鸣犊镇党委、政府组织,群众出工出劳的道路建设会战在该镇开展得如火如荼。
    鸣犊地处长安东部,由于交通不便,造成了相对偏僻落后的现状。面对基础差、底子薄的道路交通条件,新一届领导班子把“致富路工程”列为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关键举措来抓,同时也把农村道路建设,纳入全镇领导干部个人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先后对20个修路先进村给于表彰,奖励了33名“农村道路建设标兵”,并出台相关奖惩政策,大大激发了全镇干部群众修路致富的热情。此外,他们积极采用“以奖代补”、社会集资等多种办法,先后筹资300万元。在工作中,鸣犊镇坚持“方案早到位、计划早落实、设计早完成、项目早开工”,广泛宣传动员,分解细化目标。通过与各村签订“捆绑协议”,夯实了工作任务、明确了人员职责。成立了由该镇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的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坚持深入一线、扎根基层,现场办公解决施工中出现的资金、土地、电力等方面难题。为保证工程进度和道路质量,鸣犊镇先后出台了农村道路建设实施办法,抽调业务能手和精干人力吃住在工地,同时投入巨资购置了各类检测车辆和仪器,定时检测施工用料,严把质量关。截至2008年,他们完成全镇水泥硬化道路72条,总里程14.6公里,基本解决了19个行政村近2.5万群众的出行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