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名人网 收藏|设为首页

天惊地怪见落笔 始知豪放在精微——祁硕森

  来源:  


    祁硕森,1967年生于陕西靖边,1998年—1999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当代美术创作与批评硕士研究生班”,硕士研究生结业,2003后年师从钟明善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常务副会长、民革陕西省党员、榆林市政协委员、西安市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特聘专家、陕西明善博物馆副馆长、西安交通大学钟明善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天惊地怪见落笔  始知豪放在精微

 

——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祁硕森评述

文/芦丁

 

凡志存高远,目标明确,起步陟高,蹈厉发奋者,虽之沉寂经年,然终必将脱颖而出也。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旅居西安的祁硕森,出身于陕北靖边的教育世家。近年来,划然长啸,阵马风樯,以丰厚的文化积淀终于登上三秦书坛。九十年代未他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受教于薛永年、尹吉男等美术史论界名家,以硕士研究生结业。回陕后,拜中国书坛宿将、当代资深书法理论家、书法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钟明善门下。从高起点步入正途的他,近年来,在书学理论与书法创作上风起泉涌,在三秦乃至中国书坛突显卓尔不群的建树,这位书道苦行僧走过的每一步脚印都实实在在,坚挺有力。今天的成绩也早在熟悉他了解他周围同仁的预料之中。

 

书法局部 一


书法局部 二

 

书法局部 三

 

书法局部 四

我认识祁硕森,约在十多年前,在书展上看到他的一幅作品,名字陌生,询问之下,方知是钟明善的学生,且还是于右任书法的藏家。那时,他的书法作品没什么特别,看过也就淡然而忘,因是钟明善的门生,我留心记住了这个名字。后来,他加入陕西省于右任书法学会,我们都在会长钟明善先生麾下开展一些文化活动。偶尔见到他这个年轻人,我感觉他是个不善言辞、却喜欢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缄默者。

又过了几年,在一次大型书画展上,再次见到了他的一幅书法作品,与上次的作品相比,别有一番气象。那是一幅八尺魏体楷书,气韵宏大,造势雄浑,一看便知,若没有在魏碑学习研究上下大力气,是很难书写出这样豪放精微之作的。再以后,每次见到他的书法作品,渐渐由楷入行,魏书的新面貌夺人眼球,每一幅作品中的“书眼”,乃回味良久!

后生可畏,当指硕森而言,甚为恰当。以我之见,他的书艺之路大致分两个阶级。第一个阶段,我谓之为蛰伏期,潜龙入海,蓄势待发。这期间,包括他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学习深造,奠定了他的书学理论和美学鉴识的基础。其次,由于酷爱书法,使他过早地钟情于于右任书法作品的收藏,这为他日后学习于右任的文化思想、研究于右任的书法艺术打开了最为便捷的通道。于右任是从魏碑走出来的书法大师,这位百年巨匠对他的影响可谓无出其右。他最受益的是大陆研究于右任的第一人钟明善先生,这位儒雅业师日常对他耳提面命,所获取的启悟与学识,是一般学书人难以得到的。当然,加之硕森个人具有的气质、天资、用功、识鉴等良好要素,使他在这一个阶段,无论是在书法理论研究方面,抑或在书法创作技艺方面,都奠实了坚固的根基,在他人生的紧要处,获取了一个饱满的盈实季节。

天惊地怪见落笔,始知豪放在精微。我引用吴昌硕和杜甫这两句诗,对祁硕森第二阶段的学术理论研究与书艺创作的总括,较恰如其份。当他渐近不惑之年,在第一阶段蛰伏期所蓄积的井喷,迸发而不可遏止。

自2005年至2014年,先后十年间,硕森每年都有一篇理论研究文章发表,且都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尤其是对于右任的全面研究,既专业又很深入。如果说他著述的从《旷代书聖——于右任的书法艺术》(榆林文联·创刊号),是他初探于右任书法艺术的理论研究开山之作,当属辟荆拓道之斧凿留痕,那么,2006年在《收藏界》七八九连载三期的《于右任楷书艺术》、《于右任行书艺术》、《于右任草书艺术》,这三篇学术论文,即是他已深入到于右任书法艺术的纵深矿脉,通过细微点滴挖掘,而捧献给读者更加细化了解、认知于右任书法艺术的精馔美文。

硕森在潜心研究于右任书法艺术同时,也在中国书法史的长河中游弋,以自己的独具慧眼和全新的观念,于2007年45期《书法报》上发表了《碑学高峰于右任》。以此为线索,他依据中国法史上王羲之帖学高峰之后,大胆提出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二座高峰,也就是于右任倡导的碑学之盛,乃是唤醒国之‘尚武’精神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而他的导师钟明善在《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一书中的一些观点,对硕森来说,也产生影响和启示:“为什么于右任对北魏楷书情有独钟,这是因为他和孙中山一样,从北魏楷书中领略到霸悍之气的‘尚武’精神。把书法的意象特征与民族精神的重建结合起来,实在是伟大而深邃的哲人之思。书虽小道,国魂所系。”这就是促使他写出了另一篇重头论文《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二座高峰——浅谈于右任的书法艺术》,并入选了复旦大学的《首届于右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此文一出炉,即引起书法理论界、学术界的极大关注,后被台湾基隆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收录,被日本《书法汉学研究》杂志第12期译为日文发表。

以上这些有着很高学术价值论文的面世,对祁硕森而言并不满足于此,他对于右任文化思想,书法艺术的研究触角更加缜密锐利,向更高的起点,更深的海域潜探。2009年,他的《浅谈于右任的革命思想与其书法艺术之关系》一文,入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的《于右任与中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又被《书乡中国》转载。而他的另一篇很有哲学高度的论文《儒道佛思想与于任书法艺术三境界》,发表于2014年台湾淡江大学主办的《纪念同文孙中山先生149岁诞辰暨于右任先生辞世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以上这些在短短几年内专著发表的有着很高学术价值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理论界的瞩目和社会的关注,从而也奠定了硕森在研究于右任这一崇高目标方面的地位。他是在步他的导师钟明善之后,当为大陆研究于右任方面突出的姣姣者。

从一个人的文章、书艺作品,可以看出他的人品,包括个人的修为、学养、人格操守。以我之了解和接触,祁硕森是个待人坦诚、正直率真,阳光大度之人,不媚强,也不欺弱。从他学研北碑的同时,也浸淫了魏晋文人的风骨,在他的书法创作中,心手合一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他付出了书艺理论研究的成本,对他的创作实践,包括日常北碑的临习以及汲吮其他书体的营养,使他的作品达到了“凡书笔画要坚而浑,体势要奇而稳,章法要变而贯”(刘熙载《书概》)这一要诣。硕森的书法创作不仅以理论学术为根基,而且在他担任副主编编纂《于右任书法全集》(三十六卷)、以及《于右任书法艺术大字典》,担任执行主编编辑《于右任研究》,以主编身份编著《草圣于右任墨迹》等方面的编辑,于实际工作中,近水楼台,全面学习到别人难以接触到的知识,这开阔的视野,珍贵的机遇,也为他的书法创作带来莫大的辅助功能。因此,近年来,他的书艺日益精进。硕森的学书过程按祝嘉《书学论集》中所说:“其始是循规蹈矩,学步追踪,其次是自由变化,另辟康庄。其先不能不入它的框框之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其终要跳出框框之外。”正如此,硕森在研习北碑多年后,终于从入碑而出碑,由楷到行形成了自己“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语)的功到垂成之自然状态。

纵观硕森书法,用笔之轻重、疾涩、虚实、强弱,线型之转折、顿挫、节奏等的韵律变化,均能恰到好处。一幅作品中,布局疏朗有致,字少而不显空廓,字多而不臃沓,字大而不蛮悍,字小而不羸弱。整幅作品,古化为我,入神为上,达到了中国书法无声音乐的舒张合度的美学情境,从而使他在全国各类界别的书展中多次获奖,赢得声誉。当然,创作中个人的自由度是在稔熟中随意发挥,硕森也不例外,他的个别字,看似略显怪张,但细察并不丑陋,反而觉得拙笨可爱;有些字写得曲奇漫意,可细辨审视,却不越法度。从整体作品中,依稀看出他的创作仍然是从碑学中获取的艺术营养为多,充分表现出中国书法抽象造型艺术的意境之美。

艺途漫漫,山高水远。相信硕森在崭获丰硕成果的蜚然之时,不忘初心,顺时达变,竭智尽忠,笔底烟花,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再做新的成果。 

 

芦丁:书法家、散文家、美术评论人
编辑:高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