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名人网 收藏|设为首页

​“鬼才”贾平凹

  来源:  
梁荫
2003年,陕西省民俗学会准备换届,一些人想请我出任会长。参加工作以来,这个官、那个官当的不算少了,终于退休后,就再也没想去做官,但当看到、听到那么多会员的殷切期待,我最后只得同意了。

换届会议定在2003年12月6日、7日,会期两天。大约是在11月下旬的一天下午,我去参加一个研讨会,遇到了大书法家石宪章,像往常一样,宪章又是笑呵呵地问我:梁兄,最近忙啥呢?我把筹备学会换届的事向他说了说,宪章一听,连连说这是好事!并说要给我好好写幅字,祝贺祝贺。

那段时间只顾忙着筹备学会换届的事,还真没顾得去想请书法界的朋友写字祝贺,因此当宪章老兄说到写字祝贺时,我只是嘿嘿地答应了两声,并没太放在心上。谁知第二天一早,石宪章就给我电话,说他已写好两行12个字:“喜看艺星璀璨,欢呼民俗繁荣”,问我看行不行。“单木不成林”,既然石宪章已写了字,而且内容不错,我就顺便给就近的几位大书法家说了说。很快,他们也把写好的内容用电话传过来:被称为陕西书法家协会创建人之一的薛铸写的是:“民俗风情大观园”;原陕西美协美术家画廊负责人耿健写的是:“民俗魂”;吴三大写的是:“华夏文明源于三秦民俗”;晚报总编辑、摩崖经体书法大家马师雄写的是:“中华民俗是中华文明之根”……

12月2日下午,我又去参加个活动,遇见了大作家陈忠实,相互聊了几句各自最近做的事后,忠实也说要好好写幅字。陈忠实要写,那就不应少了贾平凹,于是当晚回家后我给平凹打电话。平凹很高兴地回应了,并让我第二天上午10点左右到他家,还特别叮咛,去时带几本有关民俗方面的书籍,他要好好钻研钻研再写。

第二天上午10点,我准时赶到平凹家,平凹正伏在桌上写文章。递烟、沏茶后,便聚精会神地看起了我给他带去的民俗书。大约半个小时后,平凹说可以了,便邀我一起到他的书画室。贾平凹就是贾平凹,他大笔一挥,写下了16个大字:“从民俗文化里了解历史,了解我们自己”。

中国著名的民俗文化研究专家陶立璠,在他主编的《中国民俗大系》序言中,开旨明义第一句话就是:“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文化象征”。把贾平凹题的这16个字与此链接,岂不是相得益彰!而且他的字也比过去写得好多了,我夸他写得好,可平凹却说,他真正好的是画。接着他指着房间里悬挂的他的三幅画作,一幅一幅向我解说为什么要画这幅画,为什么要这样画……。

听了平凹的解说,再仔细回味这三幅画与众不同的布局、结构,尤其是画的意境,我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这只有平凹能想得出,只有平凹能画出!由于叙述这三幅画要占较大篇幅,这里只简要地介绍一下我珍藏的另一幅平凹的画。这幅画被选登在柳青文学研究会办的一期《长安》杂志的封底,画面很简单,是一位老者钓起一条鱼,没有什么很特别的,但看看点题:向鱼问水!就明白了;这只能是平凹的画!

“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文豪苏轼的这句诗,几百年来被多少人所赞颂、引用,但游在水面的鸭子也只能用鸭掌感受水的温暖,而游在水中的鱼,水冷、水暖,水深、水浅,水好、水坏(是否被污染)……它最清楚;“向鱼问水”,以此点题,不仅显示出了作者独到的思考、见解,也让这幅看似简单的画作变得有深意和内涵了,而这,也只有贾平凹这样的“鬼才”能想得出!

贾平凹的文学造诣和成就,专门的评论家已讲的很多了;他的字,已是西安书法界标价最高的了,他的画,又是那样地与众不同,他对佛教、道教的深入研究、对世态事象的精辟论述……你说他不是“全才”、“鬼才”?!

写到此,还想再写几句并非题外的话,有人说,贾平凹这样有才,那他的生活应是很讲究(甚至豪华)了。是否如此,我不妄加评说,只想把那天看到的情况向大家“公告”、“公告”:由于谈的投机,竟忘了时间,一看表,已是中午12点半了,我邀平凹一块儿出去吃饭,平凹笑说,和你这样的美食家一块儿吃饭,就是很平常的饭也能吃出好滋味,但郭美(平凹爱人)早上走的时候,已给下好了一盘饺子,一会儿我将它用油煎煎,再熬点包谷糁字,就吃得很舒服了——这,就是一位大作家的午餐。
编辑:高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