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名人网 收藏|设为首页
作家

杜鹏程

  来源:  
     杜鹏程(1921年~1991年),原名杜红喜,曾用笔名司马君,现代作家。中共党员。大学毕业。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小说作品有《年青的朋友》、《速写集》、《杜鹏程小说选》等。杜鹏程的小说多为重大题材,从严峻的斗争与考验中,描写人物精神面貌。《保卫延安》正是他精心创制的一部力作。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是建国五十年来工业题材创作中的优秀之作。 
               
杜鹏程,陕西省韩城市人,生于1921年阴历3月28日。三岁丧父。家境贫寒。 幼年上过私塾和基督教学校,后来到韩城县一家店铺当学徒。1934年到1936年,杜鹏程经人推荐转到离家二三十里远的一个乡村学校半工半读。这三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
1937年抗战爆发,十六岁的杜鹏程参加了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任延安抗大、鲁迅师范学校学员。1938年初夏,在共产党员老师的介绍下,杜鹏程踏上了去延安的道路,从此揭开了个人生活历史上崭新的一页。到了陕甘宁边区农村工作,经过整风、大生产运动后派往工厂工作,在西北野战军任新华社随军记者,新华社西北野战兵团野战分社编。
解放前杜鹏程在农村、工厂、部队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素材,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与写作基础。
1949年后历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陕西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195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二、三、四届理事,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1982年,杜鹏程当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他还是全国第二、三届政协委员。
1991年10月26日下午,彭德怀传记组到医院了解情况,问彬正陪着说话的时候,杜鹏程心脏病突发,在西安省人民医院不幸逝世,享年七十岁。
他从四十代开始发表作品,在长、中、短篇创作中都获得显著的成就。195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他的代表作,是中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的、史诗般的长篇小说。
主要著作
《宿营》(戏剧)1950,西北新华书店
《保卫延安》(长篇小说)1954,人民文学出版社。
《夜袭粮站》(短篇小说)1955,通俗读物出版社。
《大沙漠》(短篇小说)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和平的日子里》(中篇小说)1958,东风文艺出版社。
《速写集》(散文集)1960,作家出版社。
《年轻的朋友》(短篇小说集)1962,中国青年出版社。
《平常的女人》(短篇小说集)1963,东风文艺出版社。
《光辉的里程》(中、短篇小说集)1977,人民文学出版社。
《我与文学》 (文艺理论)1984,山西人民出版社。
《杜鹏程散文特写选》 1984,陕西人民出版社。
《保卫延安》(少年版)1986,四川儿童出版社。
《杜鹏程文集》1993,陕西人民出版社。
《战争日记》1998,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长篇小说
195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保卫延安》,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优秀长篇小说,成功的塑造了彭德怀同志的感人形象。《保卫延安》正是他精心创制的一部力作。小说出色地反映了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延安保卫战。作者以解放军主力纵队的一个英雄连参加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以主要人物周大勇的英雄事迹为中心,围绕西北战场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的浴血拼搏,描绘了一幅人民战争的历史画卷。 连长周大勇和团政委李诚,是浓墨重彩塑造出的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王老虎、孙全厚、宁全山等战士,团参谋长卫毅、营教导员张培都写得真切生动。对彭德怀虽着墨不多,却将他身上统师与普通士兵、首长与人民的不同特点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小说具有史诗格局,构思精巧,气魄恢宏,显示出炽热的诗情与精辟的哲理相结合的特色。这部小说是新中国长篇军事小说第一部代表作,较之新文学运动以来的战争小说,它取得了很多新的突破。
中篇小说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杜鹏程联系自己的战争经历,进一步思考党和人民是怎样继续前进、怎样进行这一场新的建设和斗争的。随后又创作了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历史的脚步声》。
     
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是建国五十年来工业题材创作中的优秀之作。小说通过铁路建设工地的一个横断面,描绘了经过战争洗礼的人们在和平建设事业中所经受的新的严峻的考验。作者站在时代的前列,以充沛的革命热情,提出了发人深思的人生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人应当怎样生活?只有不畏艰险、激流勇进的人,才能跟上历史前进的步伐。
  
  《在和平的日子里》曾收入高中语文课本。 
短篇小说
     
杜鹏程的短篇小说作品有《工地之夜》、《夜走灵官峡》、《《第一天》、《延安人》、《年青的朋友》、《平凡的女人》、《速写集》、《杜鹏程小说选》等。
     
这些作品刻划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可贵的品格,塑造了一批优秀的领导、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的形象,同时揭示了生活中刚显露的一些问题。小说在反映人民内部矛盾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引起了文艺界的广泛注意与讨论。
   
《夜走灵官峡》曾收入语文课本。
个人评价
     
作家路遥在《杜鹏程:燃烧的烈火》一文中高度评价杜鹏程的一生:  “在人类所有的不幸中,最不忍目睹的就是死亡引起的悲痛,尤其是对一个你所熟识而敬重的人。”
   “我不愿目睹没有气息的杜鹏程。我愿意他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是一团燃烧的烈火,一个用严峻的神色审视这个世界的哲学家,一个气势磅礴的叙事诗人。”
   
“老杜的价值不可能在某种仪式上体现。他在半个世纪中构成的巨大内容需要一代人乃至未来的历史给予详尽诠释。”
   
“在和他同时代的作家中,杜鹏程是少数属于敢踏入“无人区”的勇士,并敢在文学的荒原上树起自己标帜的人物。他是我们行业的斯巴达克斯。这一切首先体现在他的史诗《保卫延安》之中。这部书使他声名远播,也给他带来过无穷的灾难。而属于巨人的灾难不也是另是一种勋章吗?”
“杜鹏程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几乎是赤手空拳走进生活和战争的暴风雨。不久,他就拥有枪和笔两种武器。其中的枪和敌对的势力作战,而笔主要和自己作战。对他来说,后一种作战更为艰难。从《保卫延安》的创作过程,我们就可以看出他和自己作过多么无情的斗争。以后,这部书先使他荣耀接着便让他忍气吞声地生活。从未来得及完成的大书《太平年月》的题旨就完全使我们意识到,作家已经进入了思想和艺术的大境界,可是,没等这座宏大的工程竣工,他就逝世了。正如他最后所言,这是一个‘悲剧’。”
       “二十多年相处的日子里,他的人民性,他的自我折磨式的伟大劳动精神,都曾强烈地影响了我。我曾默默地思考过他,默默地学习过他。…… ”
       
“杜鹏程远离我们而去,但他劳动者繁忙的身影却永远会出现在我们眼前。对于这样一个毕生出尽了力气的人,我们现在真正出于内心的真诚对他说一声: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