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陕西名人网 收藏|设为首页

秦腔传承人——康少易

  来源:  
    康少易,1943年出生在西安梨园世家,国家一级演员,驰誉大西北,享有“秦腔武生泰斗”之称。康少易先生1943年出生在西安梨园世家,国家一级演员。自幼深得父亲教诲和各位高师面传心授,在六十春秋足迹中悟出了三理:戏曲艺术之道,无外由简到繁,从繁归简.繁能而简,继而精,精而化然达通灵化境者,只区区几人耳。手、眼、身、步、法乃戏曲表演之魂也,然对法字的解释包括上世纪梅兰芳为首的几位大师也曾回答有误,实为手、眼、身、步、“范”法为“范”的别称。
    不像不是戏.太像不是艺,悟出情与理,是戏又是艺,此为戏曲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因之,我们应遵循艺术之道以不懈之力,把戏曲艺术传下去。
    2008年6月被陕西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4月被列入文化部公示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康少易也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武生世家。其父康顿易为文武不挡的名小生,六七岁入易俗社学艺,十一岁演出《黄鹤楼》,一鸣惊人,后演《蝴蝶杯》中的田玉川、《还我河山》中的岳飞等角色,轰动京华,名震三秦。正如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易俗社简明报告书》所评述的:“秀慧而驯,十一岁始排戏,初演《黄鹤楼》,即能一鸣惊人,后与王天民配戏,名誉日盛,而勤勉驯顺如故。偶有疾,管理员令其休养,能支持,即力疾演剧。守身如玉,不妄交游,艺术道德,为本社小生中第一”。康少易颇有其父之遗风,用今日流行的语言就是德艺双馨。康少易不愧为梨园一雅士也。
    1982年沉寂多年的康少易先生,突然浮出水面。他以一出武戏《伐子都》,震惊古城。经历了岁月的磨练,刻苦地求索,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这物欲横流的今天,像子都这样由嫉妒而杀人到愧疚而自毙者,已日渐失落得无踪无影了。关于子都这个人物的生死价值观姑且不论,这里只说康少易那高超绝伦的表演。但只见子都身着长靠,足蹬厚底靴,从三张桌子的高台上,一个倒射虎似的翻下,紧接着又是一个五百四十度的挺身翻僵尸,以展示子都自堕身亡的全部过程。可谓干净利落,精湛绝伦。这台上一分钟的表演,足用去了康少易十年的苦功。为了这一分钟的展现,他寂寞了十年,痛苦了十年,求索磨炼了十年,这一切都融入他那一串高难技艺中,此时他是一个有魂魄有血性有灵气的完全真实的武戏传人康少易。
    1984年西安首届艺术节,康少易首次推出武戏《十八罗汉斗悟空》。此剧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开打火爆,令人耳目一新,为多年罕见的艺术经典,给艺术节营造了一道奇特而亮丽的风景。而我最尊敬的鲁扬老师看后激动不已,为之写了一篇短文,发表于《西安晚报》文艺副刊。后来又过了几年,在西安古文化艺术节上,康少易主演武戏《铁公鸡》,他的儿子康云翔主演《挑油车》,这两出戏红极一时,其喝采声鼓掌声尤其叫好声,像大海里的狂涛巨浪摇撼着剧场,剧场像一艘航船在狂烈的声浪中飘摇……鲁扬老师为此演出写了一篇论《武戏审美特征是多层次的动态结构》,发表于《当代戏剧》。